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一点狐狸

-一点狐狸 首页 门户 北流红豆 查看内容

是谁把非典给控制住了

2020-11-27 11:28| 发布者: 梧州社区| 查看: 430

那一年,我们并没有完全战胜非典,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抗击病毒与有害菌,人类最大的武器和最后底线就是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其一:非典消失的可能原因非典当年突然爆发,打了人类一个措 ...

那一年,我们并没有完全战胜非典,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抗击病毒与有害菌,人类最大的武器和最后底线就是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其一:非典消失的可能原因
非典当年突然爆发,打了人类一个措手不及,持续了将近半年,直到五六月份,温度回升,非典突然就不再蔓延,渐渐销声匿迹了。

那么最非典消失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温度升高,不适合病毒的生存(这点值得商榷)。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将病患都集中在小汤山,切断了传播途径,病毒失去了更多的载体,渐渐不再传播的。

所以现在钟南山院士不断强调隔离的重要性,大家一定不要出门,即使要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防护镜,回家立刻洗手消毒,不要随便用手揉搓眼、口、鼻,彻底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其二、我们并能有完全了解非典,也没有完全战胜非典
2017年石正丽团队得出结论,当年导致SARS的元凶是一种中华菊头蝠,包括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源头指向也是这种生物。

但实际上,病毒最初的源头究竟是不是蝙蝠,在它身后还有没有更强大更恐怖的传播者,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也就是说,我们从来没有战胜过非典。即使对于现在新爆发的新型肺炎,我们也还在认识和研究。

其三、人类虽然暂时战胜了非典,但同样损失惨重!
非典之战虽以人类胜利而结束,但人类也损失惨重。

几百名人类、多名医务人员都在非典疫情中永远离开了人间。多名患者虽然康复出院,但因为激素使用过量,杀毒一千自损八百,导致出现骨坏死、神经过敏、精神抑郁等非典后遗症。

非典之战中还有一些人祸,比如前期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奸商发国难财等等。可恨的是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之时,同样还有类似问题!

人类至今没有制造出既安全又能杀死SARS病毒的疫苗和抗病毒特效药物。

所以今年新冠病毒从某个未知地方卷土重来,人类还是只能使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常规治疗三大武器来战斗!

经过非典、新冠疫情这两场灾难,我认为不要再觉得人类有多么牛了,请常怀敬畏心,善待大自然。不要轻易去打扰认知范围之外的生物!我们惹不起!




@珠海禾虫哥  执业兽医师资格证持有者 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

03年的非典很多人印象非常深刻,那么非典是怎么消失的?怎么治愈好的呢?

03年那时我还是个初中生
03年,我还在偏远地区的中学读书,那一年我们刚从平方的教室搬入楼房上课,心中还有些许的兴奋。半年以后就爆发了非典,那时候的我们对于病毒以及非典根本没有太多的认识,那时候身为班长的我每天负责早晚在教室喷八四消毒液消毒,然后登记同学们的体温,其他在学校里的事情记不太清楚了。

在记忆里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周末放学回家,村口都建起了一个房子,用来住值守的人员,围堵非本村人员进入,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口罩之类的,现在想想感觉像裸奔一样。


非典的消失
非典的消失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天气变暖了,那么其他因素还有哪些呢?

在03年,人口的流动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很多农村的人还没有大量的进城,因此当时疫情爆发主要还是在城市里,所以当时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就是控制传染源,这个就是取缔一些销售野生动物的商铺,集中收治得病的患者。

其次切段传播途径。

最后是保护易感人群,也就是普通民众。

另外天气变暖了,病毒在环境中不易存活,慢慢的非典也就消失了。

非典的治愈
由于当时自己还小,对于治疗的方法不是很了解。最近新冠爆发后从新闻中获得了一些信息就是当年的非典由于毒性较强,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激素等方式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的自我攻击,另外为了防治一些病菌的继发感染,而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


@鸿观小道


作为经历过SARS的人发表个人看法,2003年刚好碰上高考提前第一次提前到6月份,我们学校都没有放假,也没有太重视口罩。因为按照宣传之外北京广州香港爆发,其他地方还没有那么危险。信息没有像今天互联网一样透明,一传十十传百的谣言,抢板蓝根,抢盐,抢酒精,但没有抢口罩😷。

后来高考完疫情慢慢的就消失了,大家也都觉得莫名其妙,只知道非典很可怕,但当时也只是当做偶发的瘟疫。

直到后来看了凤凰卫视的《非典十年祭》,对非典有非常全面的解读,建议大家都去B站看下(不是广告,有点长,2小时)。

里面有阐述非典消失的两个原因:

1、隔离原因: 因为5月份小汤山医院的建成,非典病患的有效的隔离,切断传染病所依赖的传播途径,病毒得不到传播,当最后一批集中收治的患者痊愈后自然就消灭非典疫情。但我觉得这条站不住脚,广州和香港没有小汤山,也在同一时间消灭了病毒。

2、天气原因: 到了6月份气温升高,非典病毒特别是第三代第四代的传播能力大幅下降,传播R0值大不如前,而且很多病患体内的病毒也因为高温被治愈。

第2点相对比较靠谱,可能也是泰国容易治愈新冠病毒的原因。

但不管哪种说法都不是特效药治疗的,很多患者都是靠激素和抗生素,导致很多股骨头坏死后遗症。

相信中国医学高速发展后,能够找到特效药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并且持续投入研究药物和疫苗,以备未来新型变异病毒卷土从来。

加油中国!



@大国布衣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非典,也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叫SARS,于2002年首先发生于中国广东省,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到2003年中期疫情才逐渐被消灭。

作为21世纪初的这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朝,非典所造成的生命经济损失肯定不能和如今肆虐全球,感染人数超过800万的新冠病毒相比。但是,已经有部分科学家证实,发生于2002年的非典与如今的新冠病毒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同样是因为食用野生动物引起,症状又极其的相似,但新冠病毒的破坏力和感染率更高。

截止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其他地区疫情如下:

中国香港确诊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确诊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确诊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确诊238例,死亡33人;越南确诊63例,死亡5人。全球总计感染人数8422例,死亡人数919例,虽然感染人数非常有限,但是死亡人数占比却超过了10%,非典的致死率明显超过了新冠病毒。

非典的病毒宿主:果子狸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谈果子狸色变,事实上,自2003查出非典的病毒宿主是果子狸后,国家便严令禁止饲养和食用果子狸,但是,果子狸并非非典的源头宿主。

根据2013年11月1日《科技日报》报道,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团队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 CoV),进一步证实了中华菊头蝠才是SARS病毒的源头。当然,经过深入研究后又得出的结论是,当年引发大规模病毒传播的果子狸,排除了北方果子狸携带SASR冠状病毒的可能,只有广东地区,那年冬天的果子狸身上携带着这类病毒。果子狸作为病毒的一个中间宿主,实际上是被中华菊头蝠感染后,再经流入市场传染给人的。

举全国之力抗疫,非典结束于2003年8月

非典起源于2002年下半年,但截至2003年8月即宣告结束,一年的抗疫终获胜利。非典与今年的新冠病毒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人传人的渠道非常有限,在2002年至2003年,中国的人员流动远没有现在来的频繁,在确认病毒来源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切断人传人,中国是人口大国,一旦出现大规模的人传人,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为非典发源地的广东,对此是非常重视的,广东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第一大省,疫情发生后,便严控人员流动,对出省进省人员进行严格管控,但早期因为不知病毒来源,使得病毒在香港特区和台湾省出现一定规模的感染,香港和台湾省及北京广东也是当年中国疫情最严重的四大地区。

本着“防患于未燃”的原则,在中国医疗人员、国际卫生组织以及各国的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对感染者进行有效的隔离治疗,从而大大降低了非典的死亡率,但是,非典病毒的重灾区并不在源发地广东,而是首都北京,感染人数达到了2000多人,北京也因此曾被国际卫生组织列为疫区。北京之外的中国其他省份,最严重的就是广东、香港特区和台湾省,其余省市受影响并不大。

举全国之力抗击非典,这是中国能够取得抗疫成功的主要原因,非典疫情期间,在特效疫苗还未出来之前,对所有已感染者进行全方位的隔离,对易感染人采取保护措施,该收治的收治,该隔离的隔离,确保切断一切有可能的传播途径,最终达到控制非典病毒传播扩大的目的,这是当时中国政府作出的最正确也是最硬核的应对措施。

非典特效药直到2004年才研制出来

(当年站在抗击非典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2004年,在抗击非典成功后不满一年,中国成功的研制出了自主开发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治疗非典的特效药物——人抗非典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也就是说,在非典爆发的2003年,我们实际上是没有一种特效药可以治疗这一种传染病。

对于那些重症患者来说,也只能采取保守治疗,但是因为没有特效药,实际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整个非典疫情期间,死亡率占所有患者的比重也达到了11%,不过,对于轻中等患者来说,治愈率还是相当高的。

总结2003年抗击非典能成功,除了国家反映迅速,处置得力,从源头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采取最为硬核的方式层层把控,当年恰逢入夏,天气转热也是主要原因,SARS病毒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死的快,因此,入夏炎热的天气也是有助于消灭病毒的。
5

路过
7

雷人
5

握手
8

鲜花
4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9 人)

  • 鸡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鲜花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鸡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雷人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雷人

    匿名

  • 路过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握手

    匿名

0条评论 430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本月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