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医生参与完成了世界首例换头手术。然而,这只是在两个尸体上完成的,并没有发生在活人身上,但以后就不一定了。不过,就算以后科技发展了,人们可以通过换一个身体的方式来延续生命,那也不会获得永生。这是 ...
近日中国医生参与完成了世界首例换头手术。 然而,这只是在两个尸体上完成的,并没有发生在活人身上,但以后就不一定了。 不过,就算以后科技发展了,人们可以通过换一个身体的方式来延续生命,那也不会获得永生。 这是因为有下几个原因: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动老化,老化是整体的,不只有身体,还有头部,所以,一个白发苍苍的头和一个年轻健壮的省体,你觉得会怎么样? 在我们的生命中,染色体上有“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等到“端粒”完全消失,细胞也就死亡,而我们人也会死去。 现在我们只是把头换了,但头里的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当细胞分裂次数耗尽,自然头就会发生脑死亡。 最后,目前人类的科技肯定不会让我们达到永生,最多只是延长寿命而已。如果未来的科技可以将人的意识,或是灵魂换到另一个人身上,那么我们可能就会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了。 @帝夜淚殤 历史问答达人 先不说在真人身上的可行性,就说其可行,人类也不会长生不老!如果抛开伦理道德来看,这个手术无疑是对医学进步的一大体现! 首先,所谓长生不老,是指身体细胞始终保持在某一年龄段而不变老也不死亡,这样才有可能长生不老。或者说人类全身的细胞需要满足新出生的细胞要完全满足死亡细胞的数量,保证身体细胞都是处于年轻的多余老化的才行。事实上,以现在的医疗技术还是达不到这样的! 那么我们来看换头手术。先不说其能不能在活人身上进行,就算活人也可以做,但是它依然没有解决细胞老化问题,到了老年依然是老化的细胞多余新生细胞!这样人老依然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换头无法使人长生不老,最多将一个老人的头移植到一个年轻的躯体上,这样只能保证其身体的健康,而其大脑依然会死亡,最多只能延缓一下死亡时间而已! 当然,如果抛开伦理道德来看,这次手术无疑是医疗技术进步的体现!虽然该次手术只在尸体上进行了,在活人身上如果实验依然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换头后脊椎处神经的连接,连接后是否可以控制身体等,这类问题在死人身上是无法看出结果的)!但我们不能否认这项技术的了不起!在医学方面确实有一定的进步性!可以将人头与脊柱相连接已经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吃瓜二丫 提到换头,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毛骨悚然。然而近日意大利一位的神经外科专家却宣布世界上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已经被他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实施,手术实施的地方就是在中国。 实施手术的意大利神经学家为塞尔焦·卡纳韦罗,手术实施地点是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医大的任晓平教授被证实也参与指导了这次手术。 参与此次手术的任晓平教授说,这次手术共花费了18小时,他们可能已经成功找到了头颅移植手术中重新连接脊椎、神经、血管的方式。 任晓平教授还说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有关本次头移植相关的数据、过程和结果将在美国学术杂志《SNI(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上发表,届时关于手术的全部详细过程都会刊登在上面。 面对这项成果,有人质疑只能算解剖,有人却觉得真正的换头时代就要来了。甚至手术发起者卡纳韦罗教授,也宣称他们很快将申请在参加实验的病人身上进行类似的手术尝试。 对此不少人十分忧虑,即使手术可以成功,伴随而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如何解决?但我觉得相比之下,更可怕的违法犯罪问题可能更值得我们关注。 毕竟在这个可以肾移植就有人非法剥夺别人的肾的年代里,如果身体也变成了可以正常取用的资源,我们无法预料到时候富裕而残疾的人是否会考虑利用这项手术,将普通人的健康身体据为己有。 甚至,一些行动不便,力不从心的老男人/老女人,是否会非法剥夺年轻人的强壮身体?可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如果有钱有势的人想要对贫穷的人做点什么,大多数的人都无还手之力。 或许现在担忧这些尚且为时过早,毕竟遗体上成功的手术,不一定能在活体上成功实施。不过假如可以成功,是否也侧面说明了人类没有灵魂存在? 现在科学界一般认为,意识是大脑运作的结果,人死后意识便会在短时间内跟着消失,因为神经的活动和新陈代谢如同其他组织器官 的活动一样也都停止了。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曾说:灵魂不存在于宗教,不存在于哲学,也不存在于心理学,它就生存于神经细胞中。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计算及神经系教授克里斯托弗·科克也说:当人死后,没有神经元的相互活动和产生并传递的神经递质(许多化学物质),意识和灵魂就没有了。 然而,科学界的言论自始至终无法得到宗教界的肯定,许多宗教的人士都相信人有灵魂,死后会上天堂或者下地狱。 所以,如果活体换头手术成功,届时科学界与宗教界是否又会展开一场大战?一切都是未知数。 @黄帝内经话健康 古东芳艾大健康管理总经理 我是开中医馆的,对于这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首先,不论这件事到底能不能百分百的成功,不论成功后活着的人伦理问题,哲学问题。我来给大家说一说现代中医到底和西医本在类似换头这件事上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给大家说个小故事,目前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是要比中国人长的。原因很简单,日本的西医科学类似这种换头,干细胞,换心脏,西医药物之类的医术是要比中国人发达的。致使日本人即使已经快要死亡的人仍可以通过各种西医之术延长两年,可是我们来看看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的老人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日本的老人晚年活的很痛苦,从中医角度说,大部分人只有一个活着的身体,能够通过药物和简单的食物维系生命,然而一种叫“精气神”的东西早已经没有。完全是一具行尸走肉。等待死亡的“尸体”。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狰狞,然而中国大部分的老人在农村,他们整个人生并没有怎么吃过西药,更没有做过手术,顶多感冒喝点姜汤等等,上火了刺血拔罐,他们一生健康,可以平时生活的很快乐安逸,他们多数人根据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法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数人并没有什么疾病的痛苦,直到身体完全老化,含笑而去。 相信通过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另外我们得承认现在西医发展的水平比较高,比如这种手术。而实际上在中国几千年前中国的手术道法就已经惊人。在中国古医术《黄帝外经》上就有记载古人的高超的手术之法,可惜目前活着的人都没有机会看到这本书,已经失传。 @幻世魔王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博士在读 首先这件事情有中国医生参与固然很棒,但是重点当然不在于此,而是世界首例换头手术。 以前只有在科幻小说当中,才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人可以进行换头获得另一个人的意识和思想。不过没有想到,过去了没有多久时间,这件事情竟然真的实现了。 当然它跟想象当中的换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首先这是在遗体上完成的,并不是利用活人,当然后续会不会利用患病的病人来进行操作还在商议当中。 整个手术持续了18个小时,完成了神经,血管等部分的重新连接。整个手术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的。 对于这次手术的争议,就在于他们用了两具遗体来完成了换头手术,但是一般而言,手术指的是在活体上进行,在遗体上进行的应该被称为解剖研究。当然,这件事情不会困扰研究团队,一旦技术成熟,他们将会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目前看起来,这个手术带来的影响还是很震撼的,虽然是在遗体上进行的,而他们之前也在小鼠的身上做过相似的实验。 虽然成功了,但是离最终人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其实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不管怎么样,对于世界首例人类换头移植这样的事情,应该有更多鼓励的声音,当然我们需要考虑到各种伦理和法律的问题。 @医心雕龙 三级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其实换头手术,单单是从医学上说,是可以做到并且会越发成熟的技术,也就是说只要人类愿意发展,这项技术很可能就会变成今天类似于阑尾手术一样普及的医学手段。 但是事物 不能只看一面,尤其是新出现的东西。 就像换头术,若其普及之后会产生一系列伦理及社会公平问题。 第一,是关于谁是谁的问题,张三的头移植到了李四身体上,这个组合体是张还是李,就算是张,那么这个张还是和以前一样吗? 很可能不一样,人的性格及行为不仅仅是大脑决定的,身体还起相当的作用,比如心脏移植术后的患者,有的人就继承了心脏捐献者生前的部分习惯。 第二,就是社会公平问题,西方有位哲人说过“如果连大便都值钱的话,那么穷人将失去屁眼”,这句话引申到今天要说的话题就是如果换头术普及的话,那么穷人将失去自己的身体。贫穷是一个千年难题,我们国家最近搞得精准扶贫,就是想解决这个难题,因为穷,很多人会走极端,这样身体会成为资源,最后会流入那些掌握大量资源的人手里。 @李岩祺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整形美容中心医师 浏览了许多业内专家与非专业人士对此事的评论,感觉大多数人并没有看过作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原文,而仅仅是根据媒体报道作出评论,在我看来这就有些不够严谨了。 首先,这并不能算是“换头手术”。“手术”是一种医疗操作,前提是在活体上进行,而任晓平与卡纳韦罗所做的是在尸体上进行的操作,因而严格来说不能成为手术。从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来看,《First cephalosomatic anastomosis in a human model》,意为“首例在人类模型上进行的头体吻合术”,可见作者本意也并非将此宣称为“换头术”,而是进行了一种外科手术实验模型。 其次,作者在Introduction部分引用了他人观点,提出了:头体吻合术,也被称为“头移植”或“身体移植”,被认为是某些外周神经肌肉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可见,这一有可能在未来实现的手术,是有严格的适应症把握的,而并不是像很多人想想的可以随意实施,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卡纳韦罗宣称找到的那位来自俄罗斯的“志愿者”是一位渐冻人患者的原因。 随后,作者提出在历史上早有人在活体动物上尝试过类似手术,并观察到实验动物在术后短期可以成活,但脊髓传导功能并不能恢复,因此没能再继续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再之后,作者介绍了本次操作的具体技术细节,在此就不予赘述了。 在我看来,这件事情的争论焦点集中在三方面: 第一,技术可行性。这是诸多业内专家质疑最多的一点。长久以来,中枢神经系统的被人们认为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人们认为“换头”以后最理想的状态,也难逃高位截瘫的命运。关于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引用他人观点提出了,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脊髓损伤的功能重建是可行的,办法是采用某种材料粘合断端并加以术后电刺激。如果这一方法能够在人体上达到令人满意的有效率,那么不提换头,诸多脊髓损伤导致截瘫的患者恐怕都将有重新站立活动的希望,而目前在学术界尚未见到有明确报道成功的案例。 另一个技术难题是术后抗排斥反应的问题。基于目前的移植科学理论,同种异体实体器官移植后均需要终身服药抗排斥药物。而换头术,显然人们尚不具备成熟的抗排斥药物使用方案,而头部的诸多器官功能又是如此重要,术后一旦发生排斥反应,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而大剂量的抗排斥药物,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根据目前经验估计,换头术后所需要的剂量之大,很可能人体无法耐受。 第二,伦理问题。关于本次操作本身,作者在文中提到是经过了哈医大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得到了遗体捐赠者亲属知情同意的。而对于未来可能进行的潜在活体手术,作者也明确了在此并不进行讨论,而且也并无计划何时实施。因此大家并不需要急于讨论诸如“换了头我究竟是A还是B”之类的问题。 第三,目标问题。既然在技术上面临着困难,伦理上又有巨大争议,那么为什么要做呢?原因在于人类科技进步的动力之一就在于不断地自我挑战。而此次操作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很多人的直观感觉或想象,因为涉及到诸多神经血管的游离保护问题,脊柱稳定性的问题,以及诸多其他操作细节,因此作为一种技术探索,本次操作的意义还是十分重大的。 总而言之,依据目前主流公认的理论认知,距离实施真正的“换头术”还为时尚远,非专业人士对此事不必过于热衷。而此次实验也绝非像黄洁夫前部长所说的那样不堪,建议即使是专业人士也要在至少阅读了作者发表的论文原文并详细了解来龙去脉之后再做出评论,以免误导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