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驾崩后,赵高李斯密室谋划,共同篡改遗诏,司马迁肯定就混在他们身边偷听,不然怎么知道他们的对话?我们看《史记》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秦始皇的生父有两个版本,赵氏孤儿案有加两个版本,甚至 ...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李斯密室谋划,共同篡改遗诏,司马迁肯定就混在他们身边偷听,不然怎么知道他们的对话? 我们看《史记》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秦始皇的生父有两个版本,赵氏孤儿案有加两个版本,甚至连胡亥年龄都有两个版本。 《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记载,“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胡亥21岁继位。 而在《秦记》列皇世系表上则载有“二世享国三年……,二世生十二年而立”。胡亥12岁继位。 按理说,秦始皇的父亲是谁,可能有争议,因为传说的东西很多,这点记载两个版本无可厚非,但是,胡亥的年龄,这个应该肉眼可见吧,很容易分辨吧。 而像赵高李斯两人密室之谋,司马迁却连对话都清楚了。 正常来说,这种事应该只有两个人知道,赵高和李斯,但他们俩都不可能说的,别说对话内容了,就是串谋这件事都不可能让第三个人知道,一百年后的司马迁如何得知? 密室之谋应该是陈胜吴广造反后,当时的人杜撰的,目的就是摸黑胡亥的合法性地位,从而打出“扶苏”的口号,就像编造雍正矫诏篡位,打击他继位的合法性一样。。 秦始皇想要传位的对象,应该就是胡亥,不可能是扶苏,哪有派太子去守边疆的?晋献公派太子申生去守边疆,晋国老百姓就都知道晋献公要废太子了。 至于用鲍鱼掩盖腐臭味,原因很简单,皇帝去世都会出现权力真空,而且皇帝巡游途中去世,不在都城,这必然引起很多皇子争夺皇位,蒙恬可以拥立扶苏、咸阳的大臣可以拥立其他皇子继位,而想让秦始皇遗诏能成为现实,就得封锁消息,赶回咸阳。 所以封锁消息是必然的,李世民巡游去世,同样也封锁了消息,李治回了长安,才公布消息的。 至于赐死扶苏,也是为了胡亥能顺利继位,如果蒙恬打着“矫诏篡位”“清君侧”的口号发动造反,拥立扶苏继位,那不是不可能成功的。 ![]() 拓展资料: 【隐藏了两千年的秘密,赵高没有篡改秦始皇的遗诏?】 教科书上说,秦始皇驾崩,赵高串通李斯,篡改秦始皇的遗诏,让胡亥继位,然后逼死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 但是,北京大学从国外得到一批珍贵的秦简,上面写着: 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由此可见,胡亥继位是经过秦始皇的首可的。 那么赵高和李斯篡改遗诏的说法来自哪里呢?来自司马迁的《史记》。 读过《史记》的朋友都知道,司马迁的写作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作品故事性,文学性是很足的。但是由此造成很多细节就不能细究了。 其实想想也知道,自古以来,哪有远离中枢在外监军的太子。公子扶苏是这样,清朝的十四阿哥也是这样,只是很多人看不清罢了。 秦始皇这么多子女,只有胡亥带在身边巡游,可见是很受宠的。最关键的是,扶苏被那些腐儒给教傻了,满脑子儒家那一套仁义道德,秦始皇喜欢的是法家,自然不喜欢扶苏,而胡亥却是标准的法家。 所谓的传位扶苏,胡亥篡改遗诏夺位的说法,很有可能是当时那些同情扶苏,反对胡亥的人编出来的,以此来否定胡亥的合法性,而司马迁写书时采信了这个说法。 就像现在广为流传的雍正篡改康熙遗诏,把传位十四阿哥修改成传位于四阿哥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