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使用的“离婚率”是个错误概念,给大家造成了明显的认识误导。现在媒体经常提到的离婚率是指【当年离婚数量/当年结婚数量】,43%的离婚率相当于当年结婚100对,离婚43对。我们周边本身结婚就不常见,而离婚数量 ...
媒体使用的“离婚率”是个错误概念,给大家造成了明显的认识误导。现在媒体经常提到的离婚率是指【当年离婚数量/当年结婚数量】,43%的离婚率相当于当年结婚100对,离婚43对。我们周边本身结婚就不常见,而离婚数量只有其43%,自然更不常见。正真科学的离婚率计算方式应该是【当年离婚数量/已婚存量】,这个比例还是很低的,全国每年结婚数量也就100—200万对,但是已婚的存量是3—4亿对,比率还不到0.5%,所以离婚现象虽然比以前多很多,当总体还是很少的。 网爆信息喜欢拿【当年离婚数量/当年结婚数量】来计算离婚率,很大程度是通过计算出令人惊讶的数据,吸引眼球,制造关注点。所以网爆的东西,看看可以 别当真! 现实生活中,除了农村城市里面离婚的人太多了。原来我以为离婚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关。不是,现在我老婆终于起诉离婚了,为什么?因为我穷了,我没钱了。 离婚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最尴尬的一件事情,我们企望白头偕老,到后来却半路各奔东西。 有钱的男人离婚了,是为了去找更年轻的,更漂亮的,没钱的男人离婚了,那是因为老婆要去找更有钱的男人。钱可以让你娶一个又一个的女人,钱也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女人的边都沾不到的光棍。 还是那句话,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年代,你有钱你就会拥有一切,我们也生活在一个最坏的年代,你穷了就一无所有。 我原来工作的一个行政单位,局长离婚,科长离婚,队长离婚,股长离婚,工作人员离婚。一个单位里有一半的人是离婚的。人的生活过安逸了,就会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人过得穷了,也想着离婚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所谓的43%的离婚率,其实指的是结婚与离婚之比。而不是离婚一现在所有已婚人员之比。其实真正的离婚率应该大于百分之3到5%左右。当然,如果是只统计70后80后90后离婚率应该在20%左右。50后,60后的人是很少离婚的,但是70后到90后离婚率就太高了。 @秦歌乱弹 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数据和我们生活中的感觉往往偏差很大。 你的朋友圈决定了你的认知 你周围离婚的多,你就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甚至有结婚恐惧症。 你周围都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你自然对婚姻充满向往。 你该相信谁? 总理工作报告说,全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 这数据你以前知道吗?你相信不?也就是你月收入超过1000元就已经超过全国6亿人,你已经比6亿人幸福了。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不管你相不相信,数据摆在面前,如论如何数据肯定比你的感觉可靠的多。 相信谁都不如相信自己,别人的婚姻是否幸福无法决定你婚姻的质量。 @中华龙文化 结婚,就是没结的想进去,结了的想出来。朝三暮四,得陇望蜀,是现代女人的最本质的特点。淑女,贤妻,良妇都去他妈的扔到太平洋里去吧! 离婚,就意味着自由,摆脱枷锁,放弃责任和利益。落花流水,任尔东西。留恋,是人生最大的毒药。放弃,才会有新生。 忠诚,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爱情与浪漫格格不入。忠诚,近似迂腐,所以大多人斗不屑于顾。然而,忠诚需要付出毕生的代价。 @桐姥爷945 因为中国没有婚姻。只有搭伙过日子。这是新婚姻法决定的。什么是婚前财产公证?Aa制。这就决定了,这不是婚姻。而是合伙搭伙过日子。行就在一块,不行就分手。没有什么家庭责任。 @柴米书 如果关注周围人的生活,稍加打听,会发现离婚的人也不算很少,只是显得有点八卦而已。 第一,圈子不同。 离婚的人身边的朋友也相对容易离婚。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当看到自己的朋友们离了婚,很容易动摇自己对婚姻和爱情的信心。“人以群分”,离了婚的人们常常是一个圈子,婚姻稳定的人们又常常是另一个圈子。在一个婚姻稳定的朋友圈里,只有自己离了婚,或多或少是会感到羞耻的。 第二,很多人隐瞒离婚的消息。 很多人觉得离婚不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怕被人背后议论,离了婚也不会宣扬。比如我曾听说过有个同学已经离婚了,但具体是谁,不知道。朋友也是欲言又止。可能离婚的那个同学也知道不太光彩,让朋友不要声张。这种事,也许只有至亲或特别亲密的一两好友才会知道。例如,白百何曾被拍到密会小鲜肉,当时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批评她,以为她出轨。但是后来爆出她早已和陈羽凡离婚。还有闫妮。2011年闫妮发表了离婚声明,据说她在2004年就结束了和其前夫的婚姻生活。“佟掌柜”“隐离婚”长达7年之久,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第三,很多人离婚不离家。 有些夫妻因为某些原因,例如,子女快要高考了;害怕影响子女成长;为了另购房屋等原因选择了离婚但不离家。所以,外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离了婚。 第四,长期两地分居。 很多因为工作事业等原因选择长期两地分居的人,离了婚,但是因为本来就是长期分居,所以外人也不会察觉。 第五,极少数人离婚后又复婚。 有少数人离婚后又复婚了。例如,为了多购房屋的人在购买房屋后可能又会复婚。这一部分也会算在离婚率里。谁知道呢? 第六,极少数人多次离婚。 和一个对象结了离,离了又和另一个结,结了又离。这种人很少,但也是有的。 @最笨人傻 以前单位报销取暖,很多五十,六十的有两个楼的,为了少交取暖物业离婚的多了,我父母楼都是一个单位的,那天在楼下聊取暖费才知道楼里双职工的不少都离婚了。。再加上现在年轻人尤其女的,开始爱情劲一上来结婚了,碰到菜米油盐懵了。又怪男的不努力,当初想啥了?都努力想当马云,粮食没人种大风刮嘴里? @剃刀说情感 我不知道数据准不准,就拿我这一代的高中同学来说,结婚44对,不到10年时间还是原配的只有30对,离婚率是31%。 这个是我眼睛看到的数据就是这么高了,那想想40多的离婚率是可能的。现在这个社会年轻人离婚不在像以前那么的可怕,只要过的不开心,或者经济条件太差,都会变成离婚的导火索。 结婚前过早的同居,这样提前感受了婚后生活的压力,真要结婚会因为彩礼啊,孩子,房子,车子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离婚以后不在像以前那么受人排斥,离婚再婚又离婚的也比比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婚姻里出轨的导致离婚的也有。 总结:现在离婚率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你之所以不觉得周边的人离婚太多,是很多人同居,或者再婚这样子就感觉不到。 @汗颜296 扬中市西来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美文领域创作者 三个方面: 1、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 2、追寻独特的生活方式, 3、追逐享受更好的经济生活。 结婚的初始,是为了幸福。谁知,后来演变成了束缚、煎熬。吃穿住行得用度,亲朋好友得应付,花钱容易挣钱难!样样都不顺心。加上,可能夫妻生活可能还不和谐。这日子还咋过? 简言之,婚前,大都没有充足的准备——更多的是听从父母的意愿,听从身体需求的召唤——对婚姻家庭生活的意义和所需要作出的代价,没有心理准备。 或者,连对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也没有明确的思虑。不过,好在年轻,好在有离婚的勇气,还有重新开始的信心。与其死缠烂打,不如各自安好! 所以,不可仅看离婚率的高低数据,简单的作出什么判断,原因一定错综复杂。 @海岛鹅卵石 大家都知道,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爱情的根基越牢固,婚姻的堡垒越坚实。可是现在的爱情,不知怎么的,随随便便两个人就走到一块了,随随便便就有了事实了,在认识他(她)之前,都不知道跟谁上过几次了,一闭上眼睛,他的脑海里都不知道会出现几个前女友,一闭上眼睛,她的脑海里都不知道会出现几个前男友,有的女孩甚至对男孩不需要了解,只要知道他有钱就行,所谓的宁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最后果然哭了,哭得都上不来气了。 那么在自行车上就能笑得出来吗?我看也不一定,也有不少坐在自行车上哭的。所以真正的爱情,不在于宝马车还是自行车,不在于贫穷还是富有,主要看用没用心去经营,主要看彼此之间珍不珍惜这份感情和缘分,主要看彼此之间的感情深不深,只要有一方思想上出现了动摇,双方的感情也就无法再维系了,毕竟爱情这东西不是强求的。 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看似长大了,实际上心智都不成熟,动不动就耍小脾气,各说各的互不相让,说白了就是父母惯的,在父母面前任性惯了,甚至有的跟爸妈讲话吆五喝六的,没大没小的,但那是爸妈,在他们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他们可以原谅你,但是把这一套拿到婚姻当中,就不好使了,嗯,就不好使了,因为老公也很任性,老婆也很任性,没一个省心的,没一个好惹的,离婚,离就离,谁怕谁呀?谁不理谁是个鳖孙子。哈哈,一个个的就这态度,所以因为性格不合、脾气不好,经常争吵离婚的不少,如果打听打听,实际并没有因为什么大事,好多都是小事闹大了,这就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另一方面有压力,这个不需要多讲,但是压力不是理由,谁家没点压力,有压力就得离婚吗?离婚就没压力了吗?我父母结婚的时候穷到连个自行车都没有,我父亲还喜欢喝酒,是那种要么不喝,逢喝必醉型的,目的就是往醉里喝,不醉不罢休,喝醉了就无中生有,没事找事,非得找个人陪着说,如果没人陪就自己自言自语的说,经常说到大天亮,说我妈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然后两个人就打起来了,闹腾的我也睡不着觉,还有我姐我妹,可以说是吵了一辈子,不过60多岁的时候把酒戒了,好像是2009年把酒戒了。(我2012年8月20号也把酒戒了)如果换成现在年轻人,晚上喝酒嘟嚷一宿,谁能受得了?早就离婚了,而且当年我妈早上还得上班,当老师。想想那时候的人多么能忍耐,为了孩子为了家庭,都在默默忍受。我戒酒的原因也是为家庭考虑,喝酒喝的丢人八怪的,花了钱,遭了罪,还出了丑,而且我喝酒也是那类型的,喝酒没数,要么不喝,要么喝个痛快,一醉方休,喝的不上不下的更难受,就像吃饭一样吃个半饱更难受,要么不吃,要么吃饱,我妈跟我操老心了,以前怕我喝酒,满大街找我,叫都叫不回家,我总是说再喝一瓶就走,再喝一瓶就走,现在想想心中都有愧,后来考虑到孩子也大了,再说日子也有奔头了,没必要把自己作贱成这个样子,而且也打谱好好过,那么既然打谱好好过,那我必须得把酒戒掉,所以我的逻辑性还是比较强的,而且我妈以前在电话上说,只要你把酒戒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孝顺,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所以2012年的8月19号晚上,喝着啤酒想了一宿,天亮了把剩下的酒全部倒掉了。如果我喝酒有数,那就没有必要戒了,如果我觉着酒比家庭重要,那我同样也不会戒酒。总觉得凑到一块不容易,也是一种缘分。而且每次喝醉了都后悔的要命,醒了酒都没脸出门,没脸出门怎么办?然后再喝上点壮壮脸皮,最后的结果是恶性循环。所以两口子走到一块不容易,尤其现在婚礼搞得那么隆重,就冲这样体面的婚礼,那么多人来祝福,兴师动众的,也得把日子好好过着。我父母结婚的时候连个婚礼都没有,连个婚纱都没有,唯一不缺的就是感情基础,虽然嘴上说离婚,但都不忍心迈出这一步。其实洁白的婚纱就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应该很纯粹才是,不能掺杂其他的东西,不能太过物质,太过世俗,它是崇高的,神圣的,不能被金钱收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