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全世界,不会有永远不会破产的公司,只会有永远存在的职业。其实截止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超过连续经营100年以上的公司。有些人说不对呀,看到很多公司在庆祝周年庆时,讲自己公司已经有一两 ...
其实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全世界,不会有永远不会破产的公司,只会有永远存在的职业。其实截止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超过连续经营100年以上的公司。有些人说不对呀,看到很多公司在庆祝周年庆时,讲自己公司已经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例如招商局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等,但是其实此公司已非彼公司。 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进行公私合营之后,我国已经在所有制方面,成功将所有的性质的公司都改为了国有性质。仅仅是保留了那个招牌还在,但其实公司完全彻底的变化了,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些公司也就算是已经关门了。到了80年代,我们开始改革开放时,利用原来这些老公司的名字重新设立了公司,但是其中没有企业文化的传承,没有股权的继承,也没有管理者的传承。我们能说还是原来那个公司吗? 其实一个公司永远不破产,觉得是一件好事吗?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现在社会进步更迭如此之快,一家公司存在的时间越长,它的保守性质会越强烈,组织架构产生的矛盾就会越激烈,最终导致的就是效率会越来越低。我们都知道现在是快的吃慢的,在此情况下,真不如一家年轻的公司更加有发展前途。 当然在我国的这种特殊体制下,未来可能会存在着无数的不会破产的公司,例如那些涉及到国家专项任务的公司,例如大飞机制造公司,有可能公司的小股东会换来换去,但是大股东永远不会改变。有可能公司的架构变来变去,但是公司名字也不会改变,有可能公司注册地变来变去,但是公司名字并不变。所以旧瓶永远装的是新酒,那么就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不会破产的。 当年马云同稻盛和夫请教问题时,他就问稻盛和夫先生,我的眼界能看到102年,所以希望阿里巴巴最少能存活102年,因为阿里巴巴是1998年成立的。如果那时他还存在,那真的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很有可能财富后人还在传承着,阿里巴巴只剩下一个基金会在运作着,公司的管理和公司未来的方向同家族没有任何关联,就如同现在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一样。 但是很遗憾的是,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不足5年的,所以如果想做到一个百年企业,非常非常不容易,每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前要仔细思量。 对于个人来说,更要了解的是那些永远不会消失的职业,这可能是很多人为啥选择职业时的想法。 @鞅论财经 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大而不倒!意思就是只要这个企业足够大,那么这个企业在危机来临之时一般会危机小于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而且政府也会全力地进行救助,以防垮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和金融性危机。 可西方如美国在次贷危机之时,雷曼兄弟破产却也有这种打破大而却倒的特例,这也是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在说不救是一种决策性错误。可如我们国家出现这种大企业和全面性危机之时,当风险传递到了大企业时,在爆发金融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之前,政府一定会进行弥补和救助,即便真的危机四伏,那么兼并和收购重组也会替代倒闭风险,这样足够大而倒闭的风险几乎不存在。 如何保持企业永远足够大才是最难的! 可一个企业存在10年8年容易,要百年屹立不倒却是很难很难。竞争性行业几乎都是风险犹在,当企业慢慢地变弱、变小,那么也就出不了大而不倒的情况,倒闭也就紧跟而来。一般企业无法摆脱从成立、成长、发展、成熟、衰退、退出舞台的发展规律。 公共资源属性类的大企业生存机会更大 但是,一些公共资源特性企业、民生企业、国家政策性企业等这些企业就可能会持续发展而不倒。如能源企业的中石油、中石化,通信行业的中移动、中联通,金融领域的四大行,保险行业的人保和平安,再就是如铁总、中国核电集团等各核心领域巨头。 把上面的领域重新浏览了一遍,发现很多企业还是会出现兼并和倒闭的风险,即便是铁路集团总公司也是会随着铁路运营的更加开放而被拆分和肢解,最后出现变小变弱。那就依然摆脱不了兼并或破产的命运。 连城市也无法避免破产风险! 底特律的城市破产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启示,冰岛国家在次贷危机之后的债务中无法摆脱而宣布破产,那么还有什么企业能够比一个城市还坚不可摧。随着我们从中高等收入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开放和改革始终会伴随着我们身边,一些政策也会更加接近国际通用规则,连西方的城市都可以面临着债务危机而破产的风险,那一个企业又如何保持永远的大而不倒呢? 显然永远不破产是不太可能的,倒闭和兼并始终是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个企业都必须奋力拼搏才可能避免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