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交房租的感觉。坐标厦门。我是2013年买房的,因为那年利息高加上我贷款比较多,头一年的贷款每月要还快8000,我当时月薪3000多,老公月薪5000多,我们头半年的生活开销,基本就靠双方父母支援了,好在那时候也是 ...
就是交房租的感觉。 坐标厦门。我是2013年买房的,因为那年利息高加上我贷款比较多,头一年的贷款每月要还快8000,我当时月薪3000多,老公月薪5000多,我们头半年的生活开销,基本就靠双方父母支援了,好在那时候也是刚出校门,还是学生党的花钱习惯,都比较省,所以没有降生活档次的感觉,毕竟当时也没怎么享受过有档次的生活。 开始的预想是苦逼一年靠啃老的,但现实其实没那么糟,我们6月份买的房,10月份开始还贷款,来年2月我俩就都拿到年终奖了,和工资加一起有个小几万,一下就缓解了几个月的贷款压力。 我们的贷款是走递减的形式,第一年最多,往后每年,一年比一年少,又遇上后来银行降息,贷款就自然越来越少了。然后我和老公到2018年,工作多年的积累,我们的收入已经比从前翻了一倍,中间提前还贷了几次,现在月供不到3000,差不多就是房租的感觉,而且自住房的条件比出租房好很多,房价其实并不敏感,只有一套自住,所以涨跌都无所谓。 比较令我意外的是房租的涨幅太惊人了!!!我家附近现在四十平的精装房,一个月房租也有2000多,如果是地段不错靠近市区的位置,四五十平的小公寓,能要三四千一个月,我这还是厦门,一个二线城市,想想一线的房租起码一倍以上。 最后还是建议量力而行,之前房价那么热,现在也凉了,还是根据需要买,我当年是新婚小夫妻,其实租房和买房一点差别都没有,真正刚需的时候是生娃带孩子阶段,忽然意识到有房的好了,如果确实是要安顿家庭,必须买那么一定要考虑清楚地段!地段!地段!重要的事情提醒三遍,地段好一点即使不住卖了也行,不然可能会卖不掉砸手里的。 @混凝土小哥 我买了两套房,都是按揭第一套已经换清了。当时还1300,收入不到三千,没结婚。每月十号发工资十五号换贷款,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往银行存钱。公司包吃包住,剩下的零花我一个人在我这样的小县城也算够用了。 现在结婚五年多了,小孩也五岁了,两室一厅的房子也明显不够住了今年又买了一套三室的。这套房每月还贷3200,收入五千多。说实话压力很大,但是刚需必须买啊。以前一有空就到周边城市旅游,常和朋友出去AA聚餐,现在都很少了,要节约啊。也尽量想办法增加收入,搞点副业,要开源节流撒。一家人都在奋斗就为了这套房子,但我相信明天会更好的。 @娟涓 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贷款买房后的喜悦过去后,就要回到正题:还贷。 其实买房时都规划好了的,贷款应该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除了日常开销,房贷,应该还要有结余。 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应该考虑到风险系数和在没有工资的情况下抗风险能力。这部分节余用来抵御风险,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不至于断供。 有固定工作的人也要有风险意识,存一些钱抵抗突发事件。 这样规划好了,以后月月还贷就像买米一样,是家庭中的一部分开销,就像吃喝拉撒一样正常。还贷是日常支出的一部分,到了时间就往还房贷的卡里打钱,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