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农村人睡炕取暖,作为北方人情有独钟,我就是生在土炕上,在炕上长大的,对土炕有种执着的情结。
至于,土炕发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从相关记载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代皇宫里,依然有炕的踪影。不管是寒风瑟瑟的深秋,还是雪花飘飘的隆冬,家里有一个热炕,顿觉温暖如春。
以前,土炕用土坯建成,且连接炉灶,又称连锅炕,利用做饭的余热传递给土炕,炕上面铺张芦席,席子上面铺着褥子,整天热烘烘的,屋子也毫无寒意,若到了夏天,则堵塞火道,炕的温度也不会升高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环境也好了,取缔了连锅灶的弊端,席子也不用了,改用混凝土建造,既干净卫生,又节约能源,热传递也快的多,外形还帖上瓷砖,既美观又大体,不亚于对席梦思床的审美要求,缺点是保温性能不如土炕结构。
炕,只所以深受农村人厚爱,特别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阳气不足怕冷,尤其是腰腿关节、风湿炎症遇冷容易引起疼痛,炕就可以缓解其不适,从而益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相对于床和电热毯来说,更胜一筹。另外,若遇逢年过节,一家人盘腿而拥,拉拉家常,更显其乐融融。若遇客人造访,便请上座,也显尊贵。若品茶碰盏,更具惬意。若有街坊邻里前来聊天或妇女做针线活,同坐一起,也显亲热和睦。儿童更喜欢在炕上嬉闹或写字。陕北民歌中也有“为敬亲人,热炕上坐”的词句,难怪农村以前“三十亩地一头牛,婆娘娃娃热炕头"的俗话能流传至今。
虽然,农村人喜欢炕,但炕也有缺点,比如傍晚必须用柴禾烧,燃烧时也污染环境,阴雨季节容易返潮,需要经常凉晒被褥,另外,睡炕要习惯,否则容易上火及感冒,由于舒适,个别人易染懒睡陋习。
总的来说,炕能存在至今,不光是农村人休息取暖所需,更是益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所在,它继承了千百年来农村生活方式的传统,也是农村社会的缩影和乡愁,尤其是它的作用不会被取代,更不会被淘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