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宾(壮文:Laizbinh),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东经108°24′-110°28′,北纬23°16′-24°29′之间,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故有“桂中腹地”之称。来宾市是桂北与桂南、桂西与桂东的连接部,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 ,同时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宾,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桂中腹地”之称。来宾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同时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杰地灵的来宾,名人辈出,下面小编来与大家列出并介绍一下来宾具有影响力的名人都有哪些?
1.权凤
权凤,字韶仪,号桐冈。北宋时生于来宾县良江乡。宋熙宁九年(1076) 权风参加科举考试及第,成为县史上取得进士科名的第一人。初授任梧州知事,后晋升为江西副史。今县属寺山乡寺山街旁金峰山北麓有一岩洞,世传是权凤幼时读书处。他取得进士功名后此洞被乡人取名“探花洞”。
2.谢洪
谢洪,字范卿,号鳌轩主人,宋藏书家。洪聪悟绝人,自其童丱时已有文名,著有《谢洪文集》十卷藏于家。《重刊兴化府志》卷之四十四、《闽书》卷之一百十四、《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福建藏书家传略》、《福建图书馆事业志》、《福建藏书楼》。
3.莫镇威
莫镇威生于1547年,卒于1610年,字忠惠,号双江,明代广西忻城人。莫镇威执政期间,由于镇压农民军特别卖力,多次得到上峰奖赏、提级、增大县域等,是莫氏家庭发展史上最荣耀的历史时期。
明朝万历四年广东省罗旁农民起义,声势浩大,镇威奉令率土兵往剿,俘获义军首领龙旺等人,立了军功,获朝廷赏赐黄伞、金条和帛书及四品服色。理政之暇,尚留心词翰,有《训荫官》、《协剿八寨记》、《石牛山记》、《游西山迎晖楼赋》等作品传世。
4.郑献甫
郑献甫生于1801年,卒于1872年,壮族,象州县寺村乡白石村人,原名存纻,以字称呼,别名小谷,自号识字耕田夫。是清代经师、诗坛名人。郑献甫大半生在两广从事教学,被誉为"两粤宗师。"先后在广西雒容设馆教学,广西德胜书院、庆江书院、榕湖书院、秀峰书院、象台书院、柳江书院、广东顺德之凤山书院,广州越华书院等任主讲。他集教育家、经学家和著作家于一身,是十九世纪中期岭南一带很有名气的文化人。
5.陈仁、陈旭
陈仁、陈旭是广西来宾武宣县三里镇台村人。在雍正壬子科乡试两人同中举人,陈仁名列第一即解元,陈旭名列第二名举人,主考官知道了他们是嫡堂兄弟,成绩很优秀,为了显示这次乡试的荣耀和陈仁、陈旭的才华,有意安排兄弟俩抬榜的巧作,将陈旭第二名举人排在最后40名举人而颂之曰:龙头凤尾。二人同科中举人,陈仁获解元。赴京会试凌云志,钦点兄弟进士高荣誉。
6.刘季三
刘季三,广西来宾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人。以武举从右江道张敬修战桂林、全州,授左江镇标守备。从向荣至江南,积功至副将,赐号直勇巴图鲁。咸丰八年,大兵攻秣陵关,季三於葛塘寺设伏,出贼不意,斩关入,火之,又破六郎桥贼巢,功皆最,擢直隶通永镇总兵。 咸丰十年五月,季三母陈太夫人病逝,按清朝惯例母亲丁忧,应回藉守孝三年,忠孝两难全,唯因浙江告急,余杭一带防御军情紧张,统军又一时无人,季三奉清朝廷谕旨之令以提督记名总统水陆诸军,带孝从军,赴援寻解省围,连克余杭等三县。咸丰十年十月(1861年11月),移营富阳,突遇敌蜂踊而至,彼众我寡,连日鏖战,冲锋陷阵战益力,季三被炮伤左乳洞胸,战殁在沙场,时年三十九岁。
7.陈亚贵
陈亚贵,又名陈阿贵,壮族,广西来宾武宣县东乡下平岭村人。年少学过少林拳术。为天地会重要首领之一。与清军遭遇,在黄练附近激战失败,回师进入紫荆山,转战罗禄洞山中,被清政府赏红侦捕。1850年10月被擒杀害。
8.覃贵福
覃贵福,广西来宾武宣东乡福隆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政治家,诗人。太平天国十年(1860)庚申科天试武状元。
覃贵福的妻子欧氏,是南京人,曾在天王府担任侍卫长。覃贵福中武状元后,她嫁给了覃贵福。等覃贵福回乡,欧氏与他一同去了武宣东乡福隆村,活了90多岁,国民党广西省主席黄旭初曾颁给她《金营寿永》匾。民国二十五年(1926),欧氏病死。
9.苏寿松
苏寿松,广西来宾象州人。字竹君,号翰涛,又一号憨涛居士,广西现代教育家,象州最早的留学生。
平生致力于教育,精于诗文,所遗佳作颇丰,其中之一为象州西门望江亭所作之楹联:“朝迎爽气,暮送斜薰,风景千年留客赏;白水绕城,青山横阁,画图一幅任人描。”联与亭相得益彰,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联。
10.蓝扶霄
蓝扶霄,又被称为蓝公霄、公霄,广西象县东南乡(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村人,是大瑶山有影响的石牌头人之一。
清宣统年间,蓝扶霄率瑶族石牌丁,协助李国治平息了三点会在瑶山的活动。事后,蓝被推举为六巷团(军政合一的民团)团总,并经李国治保荐,获五品军功。民国16年(1927年),六巷小江冲等地,有匪数百人屯聚,四出劫掠,民众苦不堪言。蓝扶霄率团“受檄于象县县长,定期会剿”,“苦战三昼夜,向称天险之小江冲,始被攻破”,击溃众匪,因此而成为大瑶山有影响的石牌头人之一。1942年,蓝扶霄病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