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说明,国家中心城市,是一个政策性概念,并不是一个等级概念。也就是说,被定义为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是说就成为国家中心了,而是说可以享有优先的资源配置权,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使得未来有机会成为一流城市。
第二,有人说成都不是国家中心城市,这是一种语言上的误解。本质上二者都属于国家中心城市,因为背后能获取优质资源的能力都得到了顶层授权与规划。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也是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不断完善的。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016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2月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官网正式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即,当前的国家中心城市有以上九个。
第三,重庆、成都目前还不够能力支撑国家中心城市的牌面,但二者的发展事关西南地区的崛起。
我开头就说的很清楚了,“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名号就好比一张优惠券,你只是能享有诸多福利,但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把自己当成了贵宾。
真正的中心城市,毋庸置疑目前只有北上广深。
说到底,一个城市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规律,这才是城市发展的内核。深圳虽然没有这么多高大上的头衔,但就是凭借市场化的力量和人才优势才成为创新之都,超过了天津、重庆的直辖市实力。这种开放式的思维才是城市的出路,而不是拿着“委任状”当“成绩单”。
当前国家进一步强调进出口自由贸易,这就要求主要城市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这绝非易事,如果不会用市场化思维发展经济国家哪怕给你“中央核心城市”的头衔也无济于事。就好比重庆今年工业投资乏力结果前三季度GDP增速就大跌,挤水也罢,别人水分太大也罢,都不能忽视重庆当前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的事实。天津的实力也大幅缩水,诸多城市都处在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攸关之期,谁死谁活就看个人造化了。
总而言之,停止用头衔比较的错误思维,停止用历史比较的错误思维,停止我差他更差的错误思维。
市场化才是中心城市真正的思维,创新才是城市发展的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