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还是基层员工时,每天像攻坚打怪一样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事项,不得已时还要将工作带回家,而我的领导,等着我的PPT,开开会,打打电话,约人吃饭,非常轻松,有钱有闲还有面子。
过了些年,当我终于亲自带上了自己的团队,直接面对着业绩数据时,发现,原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身居其位,不知其难。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当然,如果只是想尸位素餐的话另当别论。 就吧啦其中几个吧
一、开会不仅仅是开会,工作餐不仅仅是工作餐。 开会意味着汇报、分析与决策。
参加自己主持的会议,需要跟紧汇报人的速度,从数据中,语言表达中分析业绩走向,竞对策略、市场份额,他最隐藏在发言里的意思,待他汇报完了,需要给他建议与意见以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参加别人组织的会议,要考虑的是会议上涉及自己公司的内容是否可以为双方带来共赢,如果能如何对自己的团队利益最大化,如果不能,是如何拒绝让双方都有台阶可下。
其他人开会时候可以悄悄画小人,但是自己必须集中精神去听,哪怕PPT不漂亮,哪怕汇报的人因为紧张而语无论次,哪怕自己也很困,都得,必须,听。
没听明白怎么决策?再听一次?他崩溃自己也崩溃的好吧……
全天会议下来,晚上最大的体会就是脑壳疼,眼睛疼。
会议间隙工作餐时间,与自己的下属坐在一起,是聊轻松话题,还是会有员工特意寻找这样的机会与你单独沟通,单独沟通的事宜,是当下能决定的,还是需要在不让双方尴尬的情况下结束用餐,对得起自己的胃并且保持接下去工作的情绪?
与合作单位的人一起进餐,也许会谈些在会上更深入的内容,胃在忙碌,脑也在忙碌。
当工作餐吃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 呃,如果是自助餐换个桌子吃呗。
化不高兴为食粮总比饿着肚子伤了自己的胃强。
如果是大圆桌的应酬,不好意思,酒桌上的应酬实在教不了你,因为我也不擅长。
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员工的管理中,除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谁都知道。
但是总有这么些老油子存在着老资历的架势。 新人用规矩管,老人用方法管,管松了这个团队一盘散沙,管严厉了是把双刃剑。
与你意见相左但对公司有利的人该怎么管理?公司里无关紧要的岗位里的关系户怎么权衡? 很微妙 制度与人情之间的界定,奖励与惩罚之间的把握,权衡在你,当事人之外的人都在看,中国人热闹总不嫌多的。
三、施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何时施,如何授,需要分时机及对象。
比如激励原本很出色的员工向更高层进阶,需要做好面谈准备,再与他进行沟通,可能沟通十来分钟,需要准备的资料,需要准备的沟通切入点,就得一个多小时。
如果沟通时,他的意愿不强烈,该如何对他进行更深层次的谈话,如果他意愿很强烈但是目前某些能力达不到,该如何对他进行辅导?
比如需要因公事PASS掉某位员工,该如何让他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达到目的?
聊坏了的结果是什么,该如何救场和完善后续?
后续会不会有牵扯到劳动法的隐患?
这都要考虑在内。
四、开源节流 巧妇难为无米炊。
所有的人都指望着年终大红包的时候,怎么带领大家开源完成整体业绩,怎么在保证员工应有利益的情况下节流。
资金如何调配使用把钱用在刀刃上?
以前当员工的时候,没钱办事的时候向上头伸手就可以了,当自己坐到了这个位置,都是向自己伸手的人。
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不要说老板都很吝啬,那是因为你没当上老板。
市场很残酷,情怀能暖身心。时不时需要鸡血鸡汤喂饱自己……
还有很多的方面,管理中需要牵涉到的手段,关系等等,费的不仅是脑力,更是心力,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心力憔悴”一词现在出现在朋友圈里更频繁了,生发洗发水的销量一直在上升
总结,你永远看不到,在水面优雅游泳的天鹅,水面下的脚蹼是什么情况……
(一二三四加总结,是不是很像开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