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科大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其前身是1953年成立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国人皆知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哈军工是解放初期苏联援助我国156个项目中之一,他是培养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军工程技术最高学府。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文化大革命”前,哈军工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一度可以比肩北大、清华,因此哈军工一直享有“军中清华”的美誉。
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我国与苏联的关系极度紧张,中苏边界军事对峙,哈军工所处的哈尔滨市地处中苏边界地带。为了最大程度的保存这样一所军事工程院校,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将哈军工的有关专业系科调整合并到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工程学院(今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解放军防化工程学院等院校,而将哈军工的主体部分(含校本部)南迁至湖南长沙市,成立长沙工学院,1970年开始搬迁。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亲切关怀、亲自过问和大力支持下,长沙工学院重新回归军队序列,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我本人就是1978年考入的国防科技大学。我了解到的当年哈军工南迁选址长沙的几点原因:(1)长沙市位于我国中南地区的湖南省,应该算是我国的内陆腹地,远离中苏边境,当时长沙市也不算一线大都市,面临的威胁要小很多;(2)长沙市位于京广铁路大动脉沿线,交通运输相对比较便捷;(3)哈军工南迁长沙时所用的校址是原解放军长沙炮兵工程学院旧址,搬迁后重建具有一定的基础;(4)长沙市是毛主席的家乡,学校南迁长沙也有可能考虑到了这个因素。总之,今日的国防科技大学完全继承和发扬了昔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光荣传统,成为我国和我军一所声名赫赫的名牌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