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上出入比较大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登基,建立隋朝。此时,南方还有一个陈朝。在陈朝和隋朝之间,还有个西梁——隋朝附庸国,也是半独立状态的政权。
公元589年2月,隋军攻入建康城,陈朝灭亡。从隋文帝登基算开始,隋朝就在筹划进攻陈朝,前后经历了8年,南北才完成统一。简单的算术不会吗?分明是整整八年,怎么就变成了四个月呢?
确切地说,所谓的短短四个月,指的是隋朝攻灭陈朝的这场战役。战争是最后的手段。而在战争的背面,是各自国家的实力。隋朝打陈朝确实是比较轻松,但隋文帝也是做了很多准备的,所谓举重若轻。
尽管隋朝是个新兴的王朝,却也是依托在北朝整体实力的基础上。北朝军队实力本来就高于南朝。又加上隋朝更换了班底,属于老棉花被弹了一下,又焕发了新面貌,蒸蒸日上。
反之再看南陈,后主陈叔宝本就是懦弱无主见的人,整日享乐,不思进取。在最后一战前,陈叔宝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却又不采纳合理建议。只说了一句“兵久不决,令人腹烦”。这与1000多年后的今天,那位明星说的何其相似“打又打不掉,TMD烦死了。”
而他所烦的是什么?不过是早点结束这摊子烂事,然后回归到吃喝玩乐的“正常轨道”上去。所以,陈后主一直就没把重心放在处理或关心国家事务上。
但隋文帝在登基之后,就立刻开始谋划攻陈了
隋朝建立的第二年,长孙览被任命为东南道行军元帅,水陆并进,对陈朝发起进攻。这次进攻,试探的目的大于进攻,也有立威的意图——别以为我们换皇帝了,就动啥歪心思。
如果说,这次主动出击是表面功夫,隋文帝也在暗地里做着努力:派出杨素督造战船、派出韩擒虎、贺若弼操练水军。
587年,隋朝先灭了西梁。说是隋灭了西梁,也不严谨,说取消倒更合适一些。作为附庸的梁靖帝萧琮被召到隋朝都城,然后就被软禁了。隋朝大将崔弘度率军接管了西梁所辖的荆州一带。这里也成为隋军进攻陈朝的一个出发地点。
588年春,隋朝开始做宣传攻势,抄写散布了三十万份指责陈朝皇帝无道的圣旨。舆论攻势做起来之后的同年十月份,隋朝正式向陈朝开战。
杨广被任命为淮南道行台省尚书(前敌总指挥),统领六路大军,总兵力52万,分别从襄阳、信州、江陵、庐江、广陵、东海出发。
韩擒虎(庐江)、贺若弼(广陵)是冲在最前方的两支部队。一路上根本没遇到多少抵抗,很快就兵临建康城下。陈朝大将任忠率先投降(对不起自己的名字)。
做最后抵抗的,有陈朝名将萧摩诃,也被贺若弼擒下。隋军进入陈朝宫中,在枯井里找到了陈后主陈叔宝和两个妃子。陈后主被押送到长安,封为长城县公,又活了15年。隋文帝每次宴会时怕引起陈后主伤心,都不演奏吴地音乐。
而隋文帝之所以轻松拿下陈朝,除了之前七八年对陈朝做的战略准备和动员,也因为自己早就在险象环生的北周朝堂,练就了一身本事。
很多人以为隋文帝是个摘桃子能手。因为在他之前,原本在北方存在的两个大国之一的北齐,已经在北周武帝吞并。北周一家独大之后,一代雄主北周武帝又英年早逝。继位的北周宣帝也没在位几年。宣帝驾崩后,杨坚凭着先帝岳父的身份,独揽大权。
而北周这两位皇帝(武帝、宣帝)都曾想除掉杨坚。但凡他们冲动一点,杨坚也就没有机会建立隋朝。杨坚成天提心吊胆的活了十多年。等到大权独揽之后,杨坚又开始应对北周内部地方藩镇的挑战,包括相州总管尉迟迥、益州总管王谦、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等相继起兵发难。最终,这些内部反对派被打压之后,隋文帝杨坚再面对南方危若累卵的陈朝,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