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关注教育方面的东西,改变了我以前许多认识。
我家乡是一个贫困小县,现在也属于贫困县,在我读书那个年代,全县只有一所中学,大多数学生都在小学读附设初中。那时的一些情况,今天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我家在县城,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妹也到了适龄年龄了,我带我妹去县城唯一的小学(也是我当时的母校)去报名入学,但没有成功,因为当年有个奇葩的规定,只招收农村贫下中农的子女,我妹是城市居民,不是贫下中农子女,所以到了适龄年龄,入不了学,直到第二年,我妹才上成学。我小学毕业那年,奇葩故事又来了,我们县唯一的中学那几年都不招生。没有办法,我们都只得上小学办的附设初中。
初升高时,就非常残酷了,全县只招两个班,一百零几人,而全县当时在县城和乡镇读附设初中毕业的近两千人,录取率不到6%。那时高中很难考,我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同班同学中,最后完成高中学业的只有四人,而且我们还是在教学质量最高的县城小学读完的,当时,有些乡镇,初升高时,录取率0%,于是当时有了个形象的说法,说是抹光头。
时间过了几十年,国家重视教育,我看到我亲人们的子女似乎都在读高中,大家平时也从来不聊初升高难不难的话题,我因此以为高中普及了,初升高已经100%了。但是近几年关注教育方面的,才知道我们全市,初升高升学率不到40%,知道这事后,我才大吃一惊。今天又看到说上海一半孩子升不了高中,看来,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我们的教育基础仍然很薄弱。如此推断,恐怕直到现在,全国每年仍然有50%以上的学生,无缘高中吧。
|
|